写在前面:40年改革大潮涌,40年创新发展路。回望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新疆油田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历了从关起门来搞研究到用宽广视野丈量外界的觉醒,经历了改革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的“重生”,经历了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欣喜,思想一次次解放,活力一次次激发,发展一步步推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思想:从“百口泉”到“玛湖”
早在1958年,新疆油田的地质工作者就发现了百口泉油田,但未正式展开大规模勘探开发。1979年1月15日,新疆油田党委决定在百口泉开展大规模的勘探开发会战,提出了“大干苦干90天,拿下探井30口,日增原油1000吨”的会战目标。1983年,百口泉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
但是,新疆油田公司没有满足百口泉的辉煌成就,他们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勘探思路。于是,一个叫“玛湖”的地方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这是一个堪与断裂带油气聚集区媲美、蕴藏着数亿吨储量的“大油区”。
这期间,公司历经了446井、克75井、玛2井突破发现带来的喜悦,也饱尝了玛6、玛7井失利的辛酸,以至于一度走“回头路”,将勘探重点转向准噶尔盆地腹部和南缘。
面对挑战,他们从不放弃。终于在2012年,玛131井首先获得重大突破,随后,玛湖1、玛18、达13、盐探1、玛中2、玛湖013等井相继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从玛北斜坡、玛南斜坡,到玛西斜坡、玛东斜坡,各大扇体相继突破。新疆油田公司继续持续突破,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和配套技术体系,从而在玛湖斜坡区发现了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
玛湖凹陷区目前已发现七大油藏群,形成南、北两个大油区,累计三级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被誉为“第二个克拉玛依油田”。它是我国陆上石油勘探近10年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与此同时,新疆油田公司还在吉木萨尔地区发现了又一个资源丰富的特大型油区。
20世纪90年代初,新疆油田公司决定挺进古尔班通古特——这个回避了近40年的腹部勘探禁区。1991年5月,彩参2井在侏罗系三工河组试油,获日产油49吨,日产气4529立方米,标志着在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获得战略性重大突破,也宣告了腹部第一个沙漠整装油田——彩南油田的诞生。
彩南油田的大发现和建设,打造了准噶尔盆地腹部勘探的样板。之后石西油田等作业区相继喷薄而出,并发现了陆梁南坡地区侏罗系的多层系古生中储油藏。依据这个发现,石南、陆梁迅速走进了勘探开发者的视野。
陆梁油田被国内业界称为“创造了低幅度构造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即当年探明、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开发3年收回全部投资,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8个月。
新疆油田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部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对准噶尔盆地真正做到了“尽在掌握”。
科技创新:从“数字油田”到“智慧油田”
1995年,新疆油田公司踏上了建设数字油田的征程。2009年,率先在国内建成数字化油田。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从2010年起,新疆油田公司在之前建设数字油田的基础上,又在国内首先迈出了建设智慧油田的步伐,制定实施了国内首个智能油田规划,着力打造“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使信息化整体水平处于中国石油前列。其中,风城作业区选取SAGD井组、计量站、处理站、油气水管网干线等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智能油田物联网建设,建成了目前国内唯一稠油物联网工程。
近年来,新疆油田持续推进“大科技工程”,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投入科研经费4.1亿元,实施科技项目攻关31项,仅在2017年里,就获得省部级成果29项。
新疆油田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仅创新发展了岩性地层和火山岩油气藏地质理论,还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核心,不断破解技术瓶颈,完善了砾岩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浅层超稠油SAGD有效开发、稠油火驱、火山岩气藏开发等技术体系,集成配套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水平井+体积压裂、带压作业、密闭集输等特色技术,为新领域勘探和老油田稳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除了玛湖凹陷战略发现,新疆油田公司还在红车拐、阜东、南缘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并牵头承担了首个国家油气专项层面的示范工程项目——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开发示范工程,该示范项目建成后将突出致密油甜点评价预测、水平井钻完井及储层改造三大重点,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推动致密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国内致密油规模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新疆油田油气长输管道巡检系统正在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这标志着油田所辖油气管线全长4000多公里的日常巡检也将开启智能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深化改革:从“老油田”到“新活力”
1978~1984年,新疆油田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分成、产量利润包干等措施,调动企业完成计划和增收的积极性。
1999年,新疆油田主要负责油气田开发主业,石油化工行业则先后分离出独立运行的独山子石化公司和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此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低油价严重冲击,以及资源发现及动用难度加大、勘探开发成本高等诸多挑战,新疆油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瓶颈、推进发展,坚定不移构建现代化油公司模式、推进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2002年新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气田,连续16年稳产千万吨以上。特别是近几年,又发现了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特大型油田,一个勘探开发了60多年的老油田迸发出新的青春活力,进入了质量效益发展的新时代。
2017年1月1日起,公司原所属的“四供”业务正式移交至市属国有企业承接,油田退出“四供”业务。“四供”的成功移交,为油田业务“瘦身”和主营业务“轻装上阵”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疆油田还陆续重组了大修、浅钻、压裂、试油、天然气销售等业务,整合数据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实验检测研究院,移交了明园医院、党校、广电中心等机构,退出了长途客运、普通货运业务,逐步萎缩社会通信、低端井下作业、物业管理、退休管理、机械制造和宾馆酒店业务,全力打造建立“油公司”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